出国:统计学PhD申请
15级。Ph.D. in Statistic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个人背景
- 专业:统计
- GPA(overall):4.47
- Rank(major)2/11,17/86
- TOEFL/GRE/Sub:102(22),323(3),890(92%)
- 推荐信:南大数学系程伟老师一封,数学系王立洪老师一封,匡院范红军老师一封,UT Austin 暑研老板一封。
- 交换经历:
- 2016 南京大学暑期学校(上了苗老师的讨论班)
- 2018.1-2018.5 UC Berkeley交换(Spring semester):stats 28,stats 248(PhD课),math222b(PhD课)
- 研究经历:UT Austin暑研,主要做变分推断和生成模型。
- 获奖:海航奖学金,拔尖奖学金,人民奖学金(水奖),优秀毕业生。
申请结果:
以下未声明则均为统计PhD
- Offer:
- UCLA(4.12 from waiting list)
- UC Davis(3.9,interview on 3.3 )
- UIUC(2.8,interview on 1.31)
- UPitts(2.6)
- Ad:ESAM@Northwestern University(降转 M.S.),Purdue(降转M.S.)
- Rej:UT Austin,UFL,UCI,Duke,Wisc,UNC,Rice
关于学习和申请的一些冗长的内容
关于绩点
对于统计的申请,因为大家普遍没有论文傍身,所以其实很看本科出身和绩点,本科出身是我们没办法改变的,对于还在修核心课的学弟学妹们,绩点的提升还大有可为。有的时候,当对方知道你的本科出身和绩点排名时,你的申请结果其实已经定了一半了。而除了总绩点和排名外,专业课程的成绩也非常重要,对方招生老师肯定是希望你在专业相关课程上取得较出色的成绩的,这也是转专业选手申请会比较困难的原因。对于统计PhD的申请,实变函数一定要好好学,每个面试我的学校都问及了我的实变成绩,似乎华人老师还是比较看重这门课程的。
关于标化
对于申请PhD的人来说,标化并不是特别重要,也许TOEFL的口语分数会左右你拿到TA的机会,但因为大多数人口语都那样,所以好好准备,也不要太担心。对于申请Master的选手,GRE,TOEFL等考试会稍微重要一些,如果有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还是能提高被录取的概率的。
对于Sub,我个人觉得如果有时间就去考一下,能上90就送一下,不会成为扣分项,注意有极少数的项目(如大s)是需要Sub成绩的,还有一些是highly recommended(Purdue)。
关于标化考试的话,我舍友曾经和一位熟悉的招生老师聊过,其实G/T就是用来卡国际生的,防止一次性招太多国际生,所以基本过线就行。也就是说如果TOEFL有105+,GRE325+,可以适当把精力放在其他背景的提升上了。
关于交换
不建议大家再一窝蜂的去Berkeley交换了,这个项目很难找到科研机会,如果是想申PhD的选手,会很伤(竞争很激烈,具体可以下面)。而且一起去交换的人大多缺乏找暑期科研的意识,其实这个项目去的大多数是抱着体验生活的目的的。Berkeley本身他家的本科教育也是槽点满满,核心课也是大班教育,和教授没有充分的交流时间,也很难要到满意的推荐信。另外湾区的生活成本很高,而且治安比较差,所以希望大家慎重考虑。当然,如果是纯粹想体验生活,湾区气候风景绝佳,全球是找不出第二家的。如果想申PhD的话,Wisc,Davis乃至一些自己申请的项目都会是更合适的选择。对于拔尖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报销学校项目的学费和机票,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关于科研
对于想要申请统计PhD的同学,科研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南大自己其实是缺乏足够的相关科研资源的,比较好的办法是找暑研。暑研顾名思义,暑(zi)期(fei)科(da)研(gong),一般是大三下结束的暑假在北美找一个感兴趣的教授,去他所在的大学搬砖两三个月,如果幸运,可以收获一篇论文,一般情况下推荐信也是拿得到的,而且不出问题是很详尽的positive的推荐信,这在申请中很多时候就是人无我有的作用。
我是在伯克利交换中,群发了十几个老师,但很可惜,杳无音讯,之后我改变了策略,开始给校外的PI发邮件,坚持每天一封,一个月后,就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我收到了之后暑研老板的回复,而且方向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交换结束后的四个月,除了中间回Berkeley上暑校,续了一波签证(因为B签证暑研严格说不合法,J会check,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推荐的方法)外,都呆在Austin。我跟他们做的主要都是变分推断,机器学习相关的内容,过程比较平淡,因为运气不佳加上实力所限,申请时没能发表出来,但是老板还是给了一封比较详尽的推荐信,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关于文书
一般统计的申请提交一个PS/SOP和CV就行了,加州系统会额外要求一个PHS(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个人认为文书这种东西在理工科PhD申请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只要不出现什么重大错误,稳稳当当的写完就行,我虽然英语很差,也没有请人帮我改,就自己写了一篇初稿,放到grammarly上改了改,就提交了。
关于信息搜集
诚然,努力是很重要的,但信息搜集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你需要知道自己想去的项目乃至想跟的老板的优点和弱点,你需要知道一个项目的bar,培养流程,课程难度,和最终去向,这些有的可以通过问小蜜的方式解决,有的需要你一点点的从网上扒出来,这时候就要活用各种论坛和app。一亩三分地,gradcafe,乃至linkin。在这里强调的是,中介是帮不到你什么的,如果你需要中介来帮你做背景提升,那你多半不会有太好的申请结果,对不起,话有些重。这里挂一个非常全面的帖子,是08级山大的人写的,可能有一些过时,而且我们学校实际上target school会更多一些。
关于申请选校
选校在一定程度上是打牌问题,当你的三维,科研都定下来的时候,怎么把自己手中的牌打好就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列举四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
第一点,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要盲目头铁。选校这种问题,其实看往届的学长学姐的选择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我当时选校列表中的一大半就是综合了前几年的飞跃手册。因为统计这个专业在北美是被华人把持的,很多系的director都是国内名校出身,所以会有相应的target school,所以选校时参考往届人申的比较多的友好校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概率。申请PhD主要看的是专排和导师,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专排低但是综排高的学校就好申,不存在的,很多名校的统计系因为faculty较少,系较新的缘故,排名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实力还是很强的,比如UT Austin和Yale。还有就是统计PhD保底是很难的,因为尽管有的项目因为各种原因专排不高,但是还是有一些很强的PI,他们招生时也不会过于放水,换句话说,你觉得它保底,它可不觉得,而且一般这类学校资金不会特别充裕,招生规模也比较小,所以不见得很好申请。
第二点比较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需求。选校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选校前千万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如果你不想读博,想读Master出来早点工作,就大可去找一些就业类的项目,而不必去Chicago stats这种学术导向的项目。而如果是想找一个跳板项目去读PhD,则有相反的选择,这比较考验一个人搜集信息的能力,比如Purdue的Master转博很容易但是相应直接申PhD就很困难,而很多项目会偏好有Master学位的人。对于统计PhD来说,如果是想在学术圈混的,就应该尽量去Wisconsin,UMN,PSU,Umich这样的传统项目,而如果是想就业的,地理位置和专业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比如UC Davis和UIUC每年毕业的PhD有一大半都涌入了Quant和DS就业市场。
第三点是注意内耗,在第一点中,我提过target school,这其实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他们录我们的人多,我们申的人也相应的多,如果不注意内耗会很惨,一个小提议是想申统计PhD的人可以提前商量一下,选校尽量错开,北大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今年我和院内大佬重合的项目要么我被脆拒,要么等他decline了,才会想到我这个备胎。当然,这个只是提议,有适合自己的项目,还是要大胆去申的,人生不应该留遗憾。
第四点,胆子可以大一点,路子可以宽一点。这里再次强调,信息搜集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多和几个学长聊聊,就能了解到很多隐情,在我去UT Austin暑研前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项目,相信北美还有很多这样的申的人并不多但是精致有潜力的项目。有些消息还是我申请结束时从申请群中了解到的,就有一些遗憾没去申有的项目,比如PSU是做学术的绝佳选择,但是我看到它在村里就放弃了。。。直到4.10我都不太相信UCLA会给我机会,因为从没有我们的人去过,前几年招了一个浙大CSST的也是头一回。所以大家不妨胆子大一点,在保证自己想去的项目都被点名的情况下,申一些觉得有趣的项目,没准就中了么。这一点,我们真心需要向科大同学学习,也许是他们申请PhD的人太多,过于内卷,所以很多人会尝试申请很多冷门但优质的项目,
下面介绍几个我还算了解的项目(均为PhD)
-
UCLA:坐标美帝第二大城市,好莱坞所在地LA。是我申请的学校中最后一个拿到的项目,也是我最终选择去的项目。UCLA统计系专排并不算突出,系的规模也很小,学术界的声誉并不能和老牌的诸如Wisconsin,Umich,TAMU相提并论。但UCLA统计系幸得计算机视觉大佬朱松纯坐镇,整个系也比较偏计算机,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方向,如变分推断,统计机器学习等。当时申的时候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个系没有招过南大的人,最后waiting list转正应该有我暑研和它家比较match有关。今年新入学的中国人,除了我之外,有一个北大的本科生,一个北大出身的海外研究生,一个伯克利的本科生。
-
UIUC:坐落在玉米地里,目前负责招生的Xiaofeng Shao是南大校友,该系一直以来也对我们比较友好。可惜今年没有去成,去年的杨子皓学姐在该系就读,大家有空可以骚扰她哈哈。值得注意的是该系是有面试的,一般对于PhD项目,面试不会问你太多奇怪问题,除非过于装逼(血泪教训,我就是说自己喜欢实变函数,然后Prof Shao兴致勃勃的问了我一个有趣的问题,显然我没答上,气氛很尴尬),一般对于南大的人,拿到面试基本就水过了,今年给我和我们院王卓群发了offer。该系和UCLA很像,大部分教授都会研究CS的相关方向。
-
UT Austin:我暑研的学校,坐落在狂野的德州大地(误),位于首府Austin市。和UIUC很像,该系计算机和工程学也非常给力。但是UT Austin的统计系虽然在计算机楼里面,研究方向还是堂堂正正的,在学术圈的名气也在逐渐提高,暑研的时候,听说有一个学长拿到了Berkeley的postdoc,对于一个新系来说还是很难得的。目前该系的专排还在快速上升中,因为德州的学校都比较土豪,所以他家直接关了Master招生,表示不缺你们这点学费(2333),专心做PhD项目。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德州学校还是比较保守的,该系今年一个陆本都没招,虽然我拿了他家自己教授的推荐信,还是被拒,看了他们往届的招生,似乎偏好美硕或美本。但是总而言之,还是希望以后大家能申一下,他家可以一份申请费同时申统计和商学院的PhD。
-
UC Davis:也算是我校的友好校之一。坐落在安静祥和的戴村,离旧金山湾区大约一小时车程。该校的统计系学术声誉不错,虽然专排不见得很高,但是最近新招了很多AP,而且资金充裕,给PhD的stipend可达30000刀一年。该系路子也属于比较正的那种,各种方向都有,主要还是传统的统计,有FDA大牛Hans坐镇,学术的出路也还算可以,据某学姐说,最近找到的教职的都去了UCSB之类的比较decent的program。该系的PhD招生和UIUC一样,也是有面试的,第一轮似乎和往年一样没有发给我校的同学,是Jane-ling wang打来了Skype,信号不大好,基本问的都是PS上的问题,应该就是确认一下你这个人还活着2333.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位于钢铁城匹兹堡,与知名学府CMU比邻,有我校校友任钊学长在此任教。我当时以为自己要失学了,但是UPitts还是早早的给我发了offer,因为任钊学长的因素在,还提名了Fellowship。如果有学弟学妹对该校感兴趣的,请联系任钊学长,他人真的很好,我在申请季迷茫的时候,他打来的电话真的解答了我很多的疑惑。该校统计系一直一来规模较小,但最近处于上升期,新挖来了一些教授,今年没有最终选择它家感觉非常对不住学长,希望以后有南大的同学能加入他们吧,我校13级张培梁学长在此就读。
心路历程
编者按:xy觉得这个很重要
申请季结束,我的心里空落落的,想起快结束的大学生活,五味杂陈。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懒的,进大学以后浑浑噩噩了一年半,虽然早早的定下出国的目标,但是行动确实半点欠奉。拿着普普通通的绩点,水了一次普普通通的托福,于是,可以预料的,我觉得自己出国去读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也挺好。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醒过来的,我猛地发现周围的朋友,同学都是如此的优秀,第一次,我有了自惭形秽的感觉。有段时间,我甚至缺乏改变的勇气。人长大了,总能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难处,我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那么的陌生,他还是那个骄傲的喊出我想做科学家的男孩吗。
我决定重拾自己的梦想。(请大家原谅我扯了这么久)我当时冷静的评估了一下我的情况,惨不忍睹的绩点,没有一丁点的科研经历,甚至简历上都没有可以写上去的奖项和经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打退堂鼓,我查阅了我校近五年的飞跃手册,知道要申PhD就凭我这GPA是没有半点希望的,别的经历都可以补,绩点是必须马上提高的。要达到往年人申请PhD的最低水准,我之后的专业课必须都是93以上。我很绝望吗,未必,我已经被自己的菜和前面浑浑噩噩的后果弄得麻木了。之后得一年我发了疯一般得学习,第一次通宵,第一次睡自习室。与此同时,我不断在校内找各种科研的机会,很不幸的,老师们考虑到我的基础,全都拒绝了我,而CSST项目也不出意料的被拒了,因为第二年要去Berkeley交换,我疯狂的给Berkeley的老师发陶瓷邮件,可想而知结果如何,他们根本不会鸟一个菜鸡外校本科生,一个小插曲,我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还给Michal Jordan发了邮件,想想也是心大。那时候情绪是有些低落。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我的GPA勉强能看了,CV也不再是空空如也。我决心去寻找一些科研机会,十几封邮件了无音讯后,我决定当面去套。对于我这样一个内向的孩子,每次在办公室前的踌躇都是一种煎熬,往往要折腾十几分钟,才能鼓起勇气去敲门,就这样,逼着自己,我面套了十个PI,然后收获了十个apologize。无奈,我只能放弃Berkeley,找了现在的暑研advisor。在Austin的烈日下,我有时会想,自己其实挺惨的,性格内向却要去面聊十几个老师,天生怕热却选了Austin做暑研,没办法,只能厚脸皮的宽慰自己,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然后增益其所不能。我的朋友们不停地汇报自己的好消息,比如又组团去Yosemite玩啦,有新的进展啦,老板愿意给return offer啦,为他们欣喜之余,想到自己孤零零的在DELL楼的顶层跑着永远没有好结果的代码,只能叹一口气,因为时差的原因,也没人可以倾诉,我学会了自己和自己讲笑话,和路边的金毛松鼠讲笑话,除了和老板每周的meeting,再没和人面对面的交流过。
好了,卖了这么久的惨,我也不是来博同情的。
大学四年,我迷茫过,沉沦过,痛苦过,有这样的结果,我觉得一半要归结于今年的运气,另一半则是我两年的努力。如果要有什么经验,我觉得第一,很朴实的一句话,相信自己。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超卓的天赋,也没有深厚的背景,但是这不该是放弃的理由。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和大神对立起来,曾经我也喜欢这样,殊不知,这其实是给自己设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我自认是一个很懒惰的人,毕业论文迟迟还没动笔,然而过去两年的步步为营,我学会了坚持,有时候你前进一步,事情就大不一样了,你做总比不做强。第二,要超越自己。人可以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但最好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在看到大一的绩点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从统计意义上,我的梦想结束了。然而,这两年下来,我想反驳当初的观点,如果我真的相信统计意义,当初我就上不了南大。虽然有一些鸡汤,但是我还是要说,为什么自己一定是mean,不能是mean+$3\sigma$呢。
我在地里得到了许多帮助,也谨以此文回馈给大家,我希望还没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明白Talk is cheap,任何时候不要慌,天塌不下来,找准目标,行动起来。
如果有有关学习,申请,或者其他的问题,欢迎联系我!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一直支持自己的父母,在申请季中,我经历了抑郁,焦躁,暴怒,失落等负面情绪,感谢他们一直默默的支持我,开导我,帮助我。我要感谢和我一起申请的同学,朋友,申请季是一个漫长又疲倦的过程,他们的陪伴是我能撑下去的重要因素。我还要感谢遇到的南大人们,包括分享宝贵经验的学长学姐;包括在海外的南大校友,感谢任钊学长不遗余力的给与我关心和帮助;包括我一起努力,一起讨论各种玄学问题的舍友们。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ex,虽然我们因规划不同而分开,但是你在我学习中,申请中给与的陪伴和帮助,我难以忘却,祝你今后一切顺利。
联系方式
- Email:cauchy1035052686@outlook.com
- Wechat:1318283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