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数理方向,PhD in BioPhy @ UCSD.

一、总述

本申请经验只适用于美国神经科学的PhD申请,由于笔者本人的经验有限,个别阐述可能较偏向计算神经方向

1、低年级准备

申请神经科学专业,低年级的准备主要是丰富自己的课程体系和经历。目前国内本科基本没有开设神经科学的专门专业,低年级的时候可以通过选课(生科院的神经生物学等)、自学等方式接触神经科学的知识。国内也有一些暑校(中科院神经所)是对大二学生开放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申请国外的交换项目,国外高校这方面的课程体系和科研组都会完善一些,而且美国神经科学PhD的录取比较看重海外经历。

2、Profile中各项因素的重要性

作为强committee制的项目,神经科学的PhD录取非常看重申请者和整个项目的契合程度。在申请中,各项因素的重要性大致是强推/connection ~ 文章/科研/暑研(海外经历特别加分)$\gg$ 套磁 > 文书 ~ 过线的标化成绩(其中gpa > 托福 > GRE,但都只要过线就好)。有越来越多的PhD项目已经完全不要求GRE分数了,也不要求任何GRE sub(但是为了保险,还是建议考一下GRE,以免某一个想申请的项目例外地要求GRE)。托福的要求和别的专业差不多。由于神经科学PhD几乎全部都是强Committee制,PhD第一年是2-3个lab轮转,所以套磁用处远小于定导的专业(但是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套,尽量混脸熟)。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推荐信/科研经历(有文章加分)。入选面试的申请者基本都有3段或以上的科研经历,有很多申请者是读完master或者做1年RA以后再来申请的,为的就是更多的经历。对于本科生,科研经历的时长可能是短板,但如果能得到强推尤其是大牛强推,那和多段科研经历的效果应该也是类似的,因为推荐信和科研经历的作用归根结底都是向committee展示你的科研潜力。

要注意的是,神经科学(尤其是计算神经科学)的“圈子”非常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如果你的推荐信/科研经历是在圈子之外的话,committee会因为不熟悉而很难判断你的水平,干脆就把你筛掉了。建议想申请神经科学的同学尽量争取本科期间海外交换的机会,或找海外的暑研,多增加海外经历。

二、暑研

神经科学项目非常看重研究经历。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暑研应该是这些科研经历中成果最多的一段了,在科研经历之余,还可以争取到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参加海外学术会议混脸熟等等,因此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暑研的时间一般是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时间安排得当的话,也有同学会顺带把大四的毕设一起做了,从大三暑假一直做到大四春天。

三、申请

1、申请项目概况

神经科学PhD项目的学生专业背景丰富,主要来自神经、医学、生物、数学、物理等等专业。委员会类型几乎都是强committee制,PhD第一年是轮转,随后才定导师,因此在录取过程中也是委员会一起决定的,面试过程要面5-8个教授(因为委员会想要确保系里有足够的教授和申请者fit)。神经科学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NIH,这个funding是不给非美国国籍的学生的,所以所有的国际生都面临同样的高申请难度。在这一规定的压力下,多数项目录取的国际生比例只有10%-20%左右,也有个别比较高的学校能到40%-50%,建议去学校官网查看往年录取数据。

2、选校定位方法

  • 和教授聊天

    笔者认为最高效的选校方法就是向认识的圈内教授要一份推荐的项目名单,多和老师聊聊天请他帮助你定位。

  • 专业角度:排名+学校院系官网

    如果自己进行选校的话,可以参考US news神经科学专业的排名,但各个学校的优势有所侧重,因此看排名之余也要去学校院系的官网看看有多少fit的教授,特别注意自己的小方向(计算or生理)在这个学校是否strong。

  • 录取难度角度:往年录取数据

    如前所述,神经科学项目收的国际学生比例不高,所以选校时可以登陆各个学校的官网查看往年的录取数据,建议多关注一下国际生比例,再仔细斟酌是否申请。有的学校在项目页面上就会写明国际生收得很少,这时候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3、PS中强调的点

Neuro项目的PS主要关注“科研”而不是“学业”,能写越多的研究经历越好,至于本科学过什么课之类的不提都可以。

4、面试

Neuro项目的面试是录取的必需环节,一般是在一月中旬到二月中旬,面试后录取比例从1/3到1/2不等,会刷掉一大半的人。因为是线下面试,所以要做好去美国参加面试(也称作open house)的准备(会报销旅费),如果实在去不了,项目也会给你安排线上面试。面试一般持续2-3天,最重要的活动是要与5-8个教授进行20-30分钟的面谈。面试内容一般是普通聊天,最常见的就是问你做过的科研,教授可能会在你介绍科研的任何一个环节打断提问,所以要对自己的科研项目非常熟悉;其他常见的问题还有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为什么对这个方向感兴趣、PhD的规划、对教授有什么问题之类的。有个别教授会提一些比较刁难的问题,比如本科课程中的细节知识。在面试之外,一般的open house还会有和教授一起共进午餐/晚餐/茶点招待会的活动。这些活动真正主题不是吃饭而是社交。有很多学生会借着这个机会和面试的时候没有见到的老师聊天刷好感度,或者私下发邮件约感兴趣但是没排到面试的老师在这些场合见面详谈,以求在committee的决定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不能参加这些活动也是线上面试者的劣势之一

时间线

时间 事项 备注
9月中-10月底 选校 我选校时间偏迟,建议暑假就开始做;因为我做的计算方向比较小众,有的学校fit的教授少,所以看学校的同时我会发邮件问他们今年招不招学生,顺带当作套磁
10.26 考GRE sub Physics GRE和托福都是上半年考完的
11.1-11.6 完成文书初稿 完成后开始发给认识的教授、native speaker朋友一轮一轮地改(特别感谢他们的帮助);同学们也可以考虑找文书中介
11.18-11.25 确定profile的各种材料,做好提交准备 这一步我做得也有点迟,大家能早点准备好就早点
11.25 第一个program截止
12.1 大部分program截止 2020 Fall大部分Neuro项目都是这个时候截止
12.14 收到第一个面试邀请
12.14-12.24 陆陆续续收到更多的面试邀请 有些项目的时间冲突了,来回发了好几次邮件协调时间,最后安排成每个项目的open house基本紧挨着的时间表
1.14 出发去美国
2.9 完成七个onsite面试后回国
2月中到3月中 陆陆续续收到offer或拒信 与此同时电邮办理行程中费用的报销手续(真的很繁琐)

资源

《脑科学博士申请指南》(非常详细,超推荐!)